新书: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东盐业史》

编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ISBN:9787306074751

页数:345

字数:523000


 

本书简介

本书定位为一部有解释力度并且展现广东盐业特点与文化的盐业史,旨在系统地分析、阐释广东盐业历史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揭示其文化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广东盐业史的独特价值;二是把握盐业史的演变脉络;三是在整体史的意义上,探讨各相关问题与盐业史的关系。

 

目录

导言
一、广东盐业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二、本书的主要特色                          


第一章 先秦至唐的广东盐政与盐业经济生活
第一节 盐政、海盐生产与广东的区域早期历史
一、考古发现中先秦时期广东的盐业          
二、秦汉盐政与番禺盐官的设置                 
三、魏晋南朝盐政与东莞司盐校尉              
四、隋唐盐政转折与岭南盐政、盐产          
第二节 盐与经济生活                                       
一、食盐配给与汉代边地戍卒生活             
二、汉三国时期的盐价问题                        
                三、走马楼吴简所见三国时期孙吴的盐业管理和运输


第二章 宋代两广盐业的生产、行销与制度调适
第一节 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盐业生产体制
一、宋代两广盐政管理机构                   
二、宋代两广盐场的变迁                      
    第二节 漕计在盐而已:宋代广盐产运销的变迁
一、宋代两广的盐场产量                    
二、宋代广盐销量及区域的变化         
三、南宋广盐的钞盐法与官鬻法之争  
                  第三节 煮海之利:宋代两广食盐的财政地位与政治价值
一、广盐与宋代两广财政                  
二、广盐与南宋广马贸易                  
三、广盐贸易与宋代西南边疆政策    


第三章 元代盐课司体制下两广盐业的管理及其财政意义
       第一节 元代广东、广海盐额变化与产盐重心区域的转移
一、元代广东、广海盐额的变迁情况             
  二、元代两广盐额变迁背后的产盐重心的转移
第二节 盐课在元代两广地区的财政地位                  
              第三节 元末也儿吉尼的贸易海盐政策对广西财政的重要价值


第四章 明代两广的盐场制度与盐政体制转型
第一节 广东盐场的管理与经营              
一、明初的盐场与灶户管理          
二、天顺年间盐场栅甲制的确立   
三、盐场灶课折银                        
四、场课归并州县的盐场改革      
第二节 两广盐政的管理机构与粤盐运销
一、明代两广的盐政机构             
             二、抽盐厂的设立与粤盐运销体制的变化
三、正德查盘起解与“纳堂”体制   
四、淮盐夺粤与广西官运            
                         第三节 从煎到晒:技术改革、环境变迁与生产中心东移
一、明代盐场制盐技术及其变化 
       二、海洋环境变迁对盐场布局的影响
       第四节 明中后期粤东的盐场发展与桥饷体系
一、粤东盐场的分场设栅           
二、粤东桥饷体系的发展           


第五章 清代前中期两广新盐政体制的确立
第一节 清代两广盐业的管理机构
一、御史巡盐与督抚兼理盐法
二、两广盐法道的设置           
    三、盐课提举司和都转运司系统
       第二节 清初尚藩前后的广东盐政体制
                  一、尚藩时期广东盐法的败坏与王商经营
                                                    二、从“课饷派诸田亩”到“量地拨引”:平藩之后的广东盐政改革
        第三节 “发帑收盐”的推行与“官运商销”
一、范时崇上疏改革盐政体制
                二、“发帑收盐”与“官运商销”格局的确立
第四节 从“改埠归纲”到“改纲归所”
               一、发帑收盐中的帑本亏空和盐课积欠
  二、“改埠归纲”的实施及其影响
    三、乾隆末年珠江口盐场的裁撤
              四、嘉庆年间广东的“改纲归所”的实施


第六章 清中期粤盐运销的制度特色与盐商经营
第一节 “淮粤之争”与清代粤盐运销制度的特色
一、“淮粤之争”初起湖南                          
    二、阮元和庆宝关于熬锅问题的进一步争论
三、“淮粤之争”在江西的开端                  
第二节 盐法考成的确立与盐政运作                
一、清代盐法考成制度的确立                
                                       二、“改粤为淮”与“改淮复粤”:盐法考成与康熙朝地方盐政之一例
第三节 盐商的社会关系网络与经营策略        
一、李念德的盐业经营策略                   
          二、沟通官商:从潘进到汪兆镛的乐桂埠盐事
三、越华书院与盐商的文化建设           


第七章 清末民初广东盐业的自由贸易与盐税体制改革探索
第一节 清季广东盐的专商引岸与包商承饷
一、盐课官督商办与盐商垄断食盐市场
二、盐厘的征收及其影响                      
       三、新商包盐加饷:袁树勋与广东盐务整顿
                                四、督抚兼办盐务的终结:载泽主政与两广盐政公所的成立
       第二节 自由贸易的开展与广东盐务的双轨管理
一、民初盐业自由贸易的开展             
二、丁恩改革与广东盐务的双轨体制  
                           三、广东军政府对盐税的接收与两广盐务稽核所的成立


第八章 国民政府时期广东的盐政与盐业
第一节 北伐前广东的盐业体制          
一、运商体系及配盐制度           
   二、宋子文及两广盐政的金融进程
                      第二节 粤西成为产盐中心:运商体系下的食盐生产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广东盐政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盐业的掠夺和国统区的盐统制
   一、日本对广东盐业的掠夺与破坏

二、国统区的盐统制与盐专卖    


第九章 从国营到专营:新中国的广东盐业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盐业机构变迁           
              一、“两广盐务局一盐业公司”体制(1949—1953)
                                       二、“统一计划、统一分配”下的两种盐业管理模式(1953—1980)
                     三、广东省盐业总公司与食盐专营制度(1980_2016)
                  第二节 控制盐源:盐场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国有制改革
一、1950年盐田普查工作                   
二、盐田的公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盐一直有两种身份,它既是生活必需品,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商品;不仅能提供税赋,还能让远隔重山的人们,因贸易而紧密联系。

自古以来,各王朝国家都会建立一套税收制度,其中盐税一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围绕着食盐的控制与分配,随之也制定了复杂的管理体系。随着地理环境、食盐生产技术、国家管理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这一体系也处于不断演变之中。就此而言,广东盐业的历史也深刻地折射出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

了解广东盐业史,既可以了解广东盐业从古到今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的伟大贡献和历史作用,又可以加强对广东社会经济变迁的认识,并且对于当代盐业管理和社会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基于深入的学术研究,中山大学历史系与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一起编写了这部《广东盐业史》,充分展现广东盐业发展的时间脉络和演变历程,从具有整体性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揭示广东盐业在其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体现广东盐业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贡献。本书定位为一部有解释力度并且展现广东盐业特点与文化的盐业史,旨在系统地分析、阐释广东盐业历史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揭示其文化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广东盐业史的独特价值

展现广东沿海被纳入王朝体系后,作为资源的食盐对于王朝国家的独特意义和作用;唐宋时代珠江三角洲盐业生产的发展与当地聚落、城市形成的关系;明清盐场地域结构的演变与地方行政体系的变化,以及盐场的此兴彼衰与区域经济的联系等;食盐贸易体系从官专卖到官专营的转变,食盐贸易税在地方临时的非正式经费开销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岭南市场开拓和发展的作用;近代以来食盐生产与贸易体系的演变及其意义,尤其是在军阀割据时期,盐税成为地方军费所仰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对新中国盐业体制与广东盐业制度创新的贡献等。

✦把握盐业史的演变脉络

从生产的角度,展现广东盐业从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向以粤东、粤西为主的转型过程;展现生产技术从煎盐为主到晒盐为主的发展过程;揭示这两个转变据以发生的重大背景,即区域开发程度、制度演变和环境变迁,以及这两个转变所引发的制度和经济的变化等等。 

从运销的角度,探讨广东食盐运销中心从以广州和粤西两地为核心到“省河”“潮桥”体系的形成过程;研究从官专卖到官专营再到自由贸易的过程,即研究官运官销、官运商销、商运商销、自由运销等各种贸易体制及其意义,涉及钞盐法、开中制、引岸制、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等制度,以及王商、官商、纲商、埠商等商人。

✦在整体史的意义上,探讨各相关问题与盐业史的关系

盐业史与政治、财政、市场、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密切关联。广东盐政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整体史。盐政制度诸如博易场制度、余盐抽银、改埠归纲、稽核所制度等的多次改变,盐区范围从广东、广西延伸到湖南、江西的几次调整,都是当时政治、财政与社会演变的结果;盐政制度的调适与地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互动,又构成广东沿海地域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之一;同时,盐业贸易所形成的市场网络与经营文化,也是广东区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书将把盐业史置于下列问题中展开讨论。这些相关问题包括:

(1)财政:中央与地方不断博弈下的税收制度与临时经费需求的策略等,这些因素构成广东盐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2)市场:制度变迁、交通方式、商人抉择等与商路、市场之间的互动;

(3)社会:基层行政组织、盐业组织与文化事业建设等;

(4)文化:盐业生产技术文化、盐商物质文化、新时代盐业人的精神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