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滨下武志:在兰学与汉学之间: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东亚知识

发布日期:2022-12-20

思勉人文讲座

第521讲

 

 

主题:在兰学与汉学之间: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东亚知识(Between Dutch Study and Sinology: East Asian Knowledge among Japanese Intellectuals at the End of the Edo Period)

主讲:滨下武志(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主持:李文杰(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系教授)

时间:2022年12月23日(星期五)15:00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码:520593423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一般说来,江户时代的日本遵循“锁国”政策。“锁国”一词实际上是在德国医生肯佩尔(Kempfel,1651-1716)的著作中使用的,他在第五任幕府将军德川纲吉统治时期在出岛待了两年时间。荷兰学者志筑忠雄于1801年,翻译了肯佩尔《日本誌》(荷兰版)的部分内容,并将其命名为“锁国论”,这就是“锁国”一词的开始。在江户时代,日本通过长崎、对马、萨摩和松前“四口”与周围的其他地区相连,在幕府的控制下进行贸易。夹在传统的朝贡体系和与西方贸易之间,在这一时期的日本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东亚”的区域知识空间。

主讲简介

 

 

 

 

 

 

 

 

 

 

 

滨下武志

日本著名汉学家,197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专业,1974年硕士毕业,并攻读博士学位。1979年到一桥大学经济学部任教,先后担任专职讲师、助教授。1982年转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历任助教授、教授、所长、东大评议员、东洋学文献中心长等。2000年又被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聘为教授,成为日本汉学界中第一位在东大、京都这两所日本最高学府中同时任职的双聘教授。2006年被龙谷大学聘为教授;同年,受聘中山大学历史系全职教授。2008年3月起至今担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先后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主持了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合作研究计划,出任日本社会经济史学会理事、《社会经济史学》编辑委员,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主编、日本亚洲政经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