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二十一卷第二期(2023.10)

 

從「籍帳」到「帳簿」

——《天聖令》所見唐宋間戶口版籍文書形態的演進

論文9-49

周曲洋

隋唐時期管理戶口賦役事務的「籍帳」文書體制,經歷多元演化,到宋初轉變爲以「帳簿」爲主的新文書體系,並反映在《天聖令》的宋令中。其中「戶籍」與「計帳」在歷史演進中逐步整合,最終形成了包含名籍匯總和申報功能的新型「丁口帳」;「簿」類文書則繼承了「差科簿」的傳統,在登記戶口信息之餘,主要功能轉向財産登記及賦役徵派。「戶籍」中剩餘的關於土地記載,與賦稅相結合,形成了用於管理土地與賦稅的「戶狀」-「戶帳」系統。相對唐代中央地方一體貫通的「籍帳」文書體制而言,宋代的中央與地方借助不同形態的文書,在戶口賦役管理事務上體現出複雜的權責分野。

關鍵詞:戶籍帳簿、《天聖令》、文書行政

 

從「徭峒」到「編里」:

明清桂東北「猺地」里甲制的推行

論文51-79

任建敏

里甲制的推行,是明清賦役制度的一件大事。由於中國地域廣大,不同區域里甲制推行的程度也有深有淺,難以整齊劃一。本文以廣西東北部為考察區域,指出明代推行里甲制後,桂東北的部分「猺地」也被納入到里甲體系之中。全州西延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增設的補里(晚圖)、臨桂縣茶洞在原元朝靜江路屯田千戶所周邊編成的三個「猺里」、義寧縣將「狑人」聚落單獨組建起來的「獞里」等,都是因應當地不同的社會結構與歷史傳統,結合宋元鄉都制、徭團制等所設立的特殊里甲。體現了明清王朝靈活變通地運用里甲制度改造地方社會的變遷過程。

關鍵詞:明清、里甲制、桂東北、「猺地」、「徭團」

 

 

朝鮮王朝後期「家座冊」的設計與基層户政運作

論文81-103

朱玫

18、19世紀登場的不少朝鮮官箴書均提到「家座法」或「家座冊」。家座冊被視爲守令實施地方統治的基礎資料。朝鮮文人丁若鏞在《牧民心書》中專門提到家座冊,並將朝鮮的家座冊與宋代的砧基簿加以聯繫。朝鮮王朝後期出現的家座冊是地方守令爲了掌握所轄郡縣的邑勢、民户的虛實,命令鄉吏編造的一種冊子。爲了有效實行基層賦稅徵調,丁若鏞設計出一種比家座冊更簡潔明瞭的家座表,並主張基層的户政運作要「順俗」。綜合現存家座冊實物和規式,大致可以復原出家座冊的書式,家座冊最主要的特徵是採用了丁口事產並錄的登載格式,這是與帳籍系統户籍文書最大的不同之處,可以說是適應基層統治需要的新式户籍文書。

 

關鍵詞:家座冊、朝鮮王朝、牧民心書、基層統治、新式户籍

 

「宗門人別改帳」與近世日本戶籍類文書的成立

論文105-128

劉晨

近世日本的戶籍類文書主要形態「宗門人別改帳」,源自用於戰備動員的「人別改」和禁絕基督教、掌控民眾信仰的「宗門改」,出現並成立於17世紀前期。豐臣政權時,因戰爭動員而出現的登記戶籍的「人別改帳」等文書並未廣泛施行。江戶幕府在「鎖國」以後建立「寺請制度」,並通過各地寺院和村落、町組上層登記和管理民眾的信仰活動。由此形成的宗門人別改帳等文書體系,在近世日本實際上發揮著戶籍文書的功能。

 

關鍵詞:宗門改禁教江戶幕府 戶籍文書近世

 

書評

 

于薇,《徙封:西周封國政治地理的結構—過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564頁。

書評130-133

李彥楠

 

山本英史著、魏鬱欣譯,《新官上任:清代地方官及其政治生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290頁。

書評133-137

劉浩田

 

杜正貞,《以山為業:東南山場的界址爭訟與確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365頁。

書評138-141

張藝鑫

 

羅安平,《戲臺與相機:美國<國家地理>與中國西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352

書評141-144

劉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