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第七届闽浙赣区域史工作坊在湖南茶陵县顺利召开

 

2024915-16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七届闽浙赣区域史工作坊在湖南茶陵县举行。闽浙赣区域史工作坊以探讨闽浙赣区域史研究的前沿趋势为主要内容,旨在提供一个学术合作及人才培养的平台促进学界对区域史研究的学术交流。

本次工作坊汇集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和宁波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与会人员参加了田野考察以及学术报告会,讨论分享区域史研究的心得与新的可能。

工作坊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湖南安仁县的渡口乡、茶陵县的县城、腰潞镇、高陇镇和堂塘镇等地开展深入的田野实地考察,访寻古迹,阅读民间文献,探寻当地区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该地在历史上人杰地灵,曾涌现出刘三吾、李东阳、彭维新等名人,也是明代茶陵卫所在地,以及现代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齐聚田野现场,利用自己在不同区域研究知识经验背景不同的问题意识相互启发思维,促进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一统与多样性的理解

 

image-20241021090342-1

 

image-20241021090450-2

 

image-20241021090532-3

 

image-20241021090605-4

 

image-20241021090627-5

 

image-20241021090652-6

 

image-20241021090715-7

 

image-20241021090744-9

 

image-20241021090805-10

 

除实地考察外,本次工作坊还围绕区域史相关问题征集论文展开学术讨论。在工作坊的学术报告与讨论中,专家学者们关注闽浙赣以及更广范围地区的区域史研究新动态15日晚的会议分为主题报告、论文评议讨论总结三个环节。

胡铁球教授主持了第一组报告,主题为明清区域史与历史人类学”,温春来、杨培娜、贺喜、谢晓辉、李义琼几位专家担任评论人。刘馨在其报告《清前期赣南文人的交游活动和地方参与——以“贞堂九子为例》中,深入探讨了文人团体贞堂九子的交游活动,分析了文人的地方参与和结社活动的成因、概况。谢殿诚的报告《明中后期温州地区的募兵经费与海防调整》关注了明嘉靖以后东南沿海地区的倭乱渐趋平息后,军事财政改革如何对海防体制的后续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详细梳理了裁兵减饷的过程以及随后的经费筹措,并从经费运作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了募兵制的确立和发展。张柯栋在其《明代浙江成造军器及其上供研究》的报告中,探讨了在州县卫所二元体制下地方成造军器的运作,特别是浙江卫所作为边卫上贡军器给中央的情况,以及明中后期浙江福建跟广东作为明朝最重要的火器产地之一,火器军器生产技术的改变及其对上供的改变。郑鹏程的报告《文明缘何上山:明清福建山场产权变迁再论》通过分析从明中期里甲以摊补浮粮或分摊丁税为依据来分配山场,到万历清丈民众主动登记升科转变,探讨了国家如何通过赋税系统塑造山场产权制度,山区民众如何通过交纳山场赋税获得合法产权。朱筱静在其《晚清民国湖南地方政局与乡村宗族:以湘乡湖山朱氏为例》的报告中,讨论了湖南乡村宗族在近代政局的一系列变化中如何受到冲击影响,调整自身策略,以及在这套策略中运营和壮大自身。

 

image-20241021090858-12

 

image-20241021090916-13

 

第二组报告的主题是近代区域史与历史人类学,由梁敬明教授主持李晓龙、陈明华、晏雪平、郑鹏程几位专家担任评论人。陈浩然的报告《派工上船:新中国初期浙江内河航运业的整合与博弈》探讨了1952年到1953年浙江内河民船民主改革的相关史料,分析了当时在签订船民船工的机器劳资合同时,采取了一种工会派工人上船的特殊办法,打破了过去船主和船工之间的旧有联系。黄海涛在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水利建设与地方治理——以诸暨为中心的考察(1927-1941)》的报告中,浦阳江的水患为切入口考察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水利国家化建设,以及抗战时期为了保障货物抢运的食盐运输进行水利建设的情况。于翼的报告《新法旧案:民初湖北省政府与汉冶萍公司矿权之争》研究了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使得国内出现了一大批的工矿企业,汉阳铁厂及汉冶萍公司通过政府官员以及相关法律的支持来不断的获取矿权,期间达成的相关协定成为汉冶萍公司在民初获取新的矿权以及维护旧有矿权的一个重要依据。朱丽祯的报告《战时财政与沙田开发:以崇明为中心(1938-1943)》分析了明清民国以来崇明沙田产权政策的变革以及地方人群的博弈明清时期垄断地方的里牌粮书通过印规获得的沙田权利,在民国时期沙田局颁发护照或者省照作为土地产权凭证取代新的人群通过新的制度冒领土地。王绍杰的报告《1933年南昌行营成立前后对江西苏区的食盐封锁》探讨了中共在建立江西苏区之后,国民党为了封锁红军食盐供应进行管制,苏区通过委托商人等食盐走私手段突破国民党封锁,其实践也依赖于传统贸易模式的惯性。 

 

image-20241021091051-14image-20241021091110-15image-20241021091149-16

 

在工作坊的最后,科大卫教授和冯筱才教授做了总结发言。科大卫教授就年轻学者的论文写作提出了建议,他举例说明了收集材料和论文写作之间的关系,写论文就像手工业者包装商品一样,要为材料选择合适的包装才能卖得好,年轻学者们在不同区域社会发掘材料的同时,要反思小材料能否负担起大理论,小材料背后真正重要的大问题是什么。冯筱才教授提醒青年学者,在解读材料的时候不能陷入材料,完全相信材料,而要注意到材料背后的制度、时代、人物活动,在解读材料的时候要梳理清楚故事的细节。

在闭幕式上,主办方对所有参与的专家学者表示了感谢,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本次工作坊不仅增进了学者们对区域史研究的思考,也为年轻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区域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李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