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公众号

 

10月14日上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广州召开,表彰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中山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历史学系教授刘志伟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刘志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发展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古代经济史分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2000-2008年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2008-2015年任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0-2022年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撰委员会编委、中山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东卷)编委会常务副主任。

 

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理论基石
 

刘志伟最卓越的学术贡献

在于他深刻洞察到

要真正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必须摆脱长期以来

史学界对西方理论的

简单移植或被动修正

转而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中

提炼具有主体性

以及强大解释力的

“中国范式”

他所倡导和引领的

“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

正是这一学术自觉的集中体现


 

对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其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探索“在历史中寻找中国”的研究路径

重塑了理解“一体”与“多元”关系的方法论

他提出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应是

具体的“人”在特定时空下的实践活动

他带领团队深入田野

将文献考证与实地访谈相结合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和整合力

证明了交往交流交融

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刘志伟教授开展实地访谈

 

 

二是以现代学术话语

诠释中国传统的“食货原理”

构建原创的“贡赋体制经济”理论

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揭示了传统中国经济的运行逻辑

指出市场在其中扮演着

实现贡赋目标的工具角色

阐明了在近代以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内在运行机制

是中国学者立足本土经验

与世界学术前沿对话的典范

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

重大成果

 

三是通过对华南宗族的研究

深刻揭示了文化认同

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宗族会主动地将自己的家族史

与中原的士大夫谱系

与王朝认可的历史记忆相连接

其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

中华民族的认同并非空洞的政治口号

而是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

深深植根于历史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之中


 

四十年来

他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

不仅传授知识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民族情怀

他指导的多位学生

如今已成为史学界的中坚力量


 

主编《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东卷》
 

广东是中原文化向南拓展的前沿

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

更是观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如何在一个复杂前沿地带

形成和巩固的绝佳样本
 

基于对广东历史这一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刘志伟主持的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东卷》

编纂工作立足于广东的实际

旨在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系统整理

为理解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

提供坚实、可信的历史依据

 

刘志伟教授做讲座

 

 

为准确把握

广东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刘志伟为编纂工作

确立了三个关键的指导思路
 

一是突出从“静态的身份”

转向“动态的认同过程”

强调在史料挖掘过程中

打破静态的身份观

转而聚焦于一个动态的

持续不断的“认同过程”

 

二是从“精英的政治”

深入“民众的日常”

在“经济互赖”中看见共同体

在“礼俗融合”中看见共同体

 

三是从“地方的特殊性”

阐释“国家的普遍性”

其背后反映的

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

因此 《广东卷》的编纂

必须在呈现“特殊性”的同时

时刻不忘阐释其“普遍性”意义

 

最终,在不到两年时间内

刘志伟率领来自三所广东高校的团队

高质高量完成六大分卷的史料汇编

 


 

打造国家级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高地

 

2023年,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获批

第二批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刘志伟任

中山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首席专家

为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擘画了清晰的蓝图

 

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志伟(左)与基地主任张应强(右)合影

 


在理论引领与范式构建上

刘志伟深刻认识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必须建立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之上

他将自己开创和引领的

“历史人类学”中国范式

成功地转化为

基地的核心研究理念和学术灵魂

为基地在全国众多同类机构中

脱颖而出

形成独特优势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擘画重大工程与服务国家战略上

刘志伟以身作则

将学术研究落到实处

除主编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

广东卷》外

还带领基地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

铸牢专项重大项目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华南历史经验研究”的立项

个人获国家高端智库项目

《2024年国家高端智库认领课题六》

此外,在刘志伟的推动下

基地与来自港澳台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

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推动跨区域跨学科合作

拓展研究广度与深度

 

刘志伟讲课

 


在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上

刘志伟凝聚了一支

跨学科高水平研究团队

这些专家涵盖历史学、人类学、

民族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

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合力

同时,他十分重视对青年学者的培养

使基地成为培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储备人才的重要平台

并通过推动以境内唯一一个

CSSCI及THCI双核心期刊

《历史人类学学刊》

为代表的学术阵地建设

扩大中国研究的话语影响
 

 

刘志伟以历史研究

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逻辑

以国家工程夯实民族团结历史根基

以平台建设服务新时代民族工作

以学术实践深刻体现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的重要思想

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一起致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