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阿尔泰山游牧文化研习班”简讯

发布日期:2010-09-16

  2010年8月1日至2日,由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刘文锁教授主持的“天山-阿尔泰山游牧文化研习班”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来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博物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研习班。在两天的切磋中,各位学人在一起就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游牧文化的历史、考古、人类学诸问题开展了讨论。

研习班现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会议厅)

 

  边城八月,乌鲁木齐景色怡人。在研习班上,刘文锁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由其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天山-阿尔泰山地区游牧文化的调查与研究”的情况,及今年在东阿尔泰山地区的考古学和人类学调查计划。其后,与席的新疆考古学界老学者王炳华、王明哲先生回顾了他们在天山、阿尔泰山地区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历史,着重强调了克尔木齐墓地(在阿勒泰市西)的考古发掘对探讨阿尔泰山地区游牧文化的重要意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卫东先生发表了讲话。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贾丛江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有关阿尔泰山游牧民族的汉文和非汉文文献,及有关的史学问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吕恩国、张铁男研究员分别介绍了阿尔泰山地区发现的考古遗存的类型及博尔塔拉河谷的游牧文化考古遗存,并提出了新见解。新疆师范大学崔延虎教授就国际关于游牧文化的人类学研究现状以及新疆游牧民的定居化问题等,做了介绍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新疆师范大学刘学堂教授的讲题是天山地区史前考古文化;新疆社会科学院阿德里汗·叶斯汗研究员的讲题是新疆游牧民族的定居化;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生汪佑霖女士分别从人类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探讨了游牧文化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因为采用了自由讨论的方式,这些议题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交流,也听到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课题组供稿)

崔延虎教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