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西江:明清时期的国家建构与地方社会的演变

发布日期:2007-10-30

  本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展“重新定义西江:明清时期的国家建构与地方社会的演变”研究,项目由刘志伟教授主持,于2007年9月立项。在这一计划中,假定西江盆地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制度与礼仪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衍到各个地区的结果。在这一假设基础上,我们试图重建具有地方特殊性的礼仪与社会变化的时间脉络,并且将这一发展过程与我们已经深入研究的地域,特别是广东的珠江三角洲、福建的莆田等地相比较。我们研究的礼仪变化可以从一系列于庙宇和坟墓有关的行政、建筑与礼仪标记中寻求:神与祖先的合而为一,坟墓的地点与相关的祭祀庙宇,与家庙相关的建筑特征,文字书写的家族的运用,田土权的代理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以及在礼仪表演中的符号显现。通过系统研究这些标记,并将之放进地方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纳入国家政权体系的过程之中,我们尝试解释地方社会文化的多样与分歧,是地方社会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模式纳入国家体系之时,双方用礼仪的语言不断协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