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社会之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05年华南研究年会

“中国区域社会之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05年华南研究年会

程序

 

12月17日

开幕式 9:00—10:00

主持人: 陈春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主任)

发言人: 叶显恩(广东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会长)

廖迪生(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任)

张瑞威(香港华南研究会会长)

 

合影及会间休息 10:00—10:30

 

第一节: 西南地区 10:30—12:30

主持人: 李庆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评议人: 黄国信(中山大学历史系)

报告人: 王东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区分与整合:清代四川移民社会中的会馆崇祀

杨伟兵(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清代云贵高原区域开发与民族生态变迁:

以改土归流为中心

温春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黔西北矿业与康乾盛世

马健雄(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清中期哀牢山腹地的族群政治

陈亚平(山西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18—19世纪的巴县行帮、社会与国家:以巴

县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陈贤波(中山大学历史系)徘徊在土、流之间的边隅社会——以荔波为中心看清初以前黔粤边地之动向

 

午餐 12:30—13:30

 

第二节: 华东地区 13:30—15:15

主持人: 倪根金(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所)

评议人: 张瑞威(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报告人: 卜永坚(香港城市大学) 明清时期徽州府黔县宏州汪氏宗族之迁移及发展

游欢孙(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市镇与近代江南县级一下行政区划的演变

吴小红(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吏与元代江南地方社会——以抚州路为例

鲁西奇(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长江中下游所见买地券的渊源、意义及其价值

卞 利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明清徽州村规民约和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与整合

 

会间休息 15:15—15:30

 

第三节: 岭南地区 15:30—17:45

主持人: 卞 利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评议人: 廖迪生(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报告人: 李庆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会安:17—18世纪东亚的海洋贸易中心

罗一星(暨南大学) 资源控制与地方认同——明以来芦苞的宗族发展与变迁

唐晓涛(中山大学历史系) 明代大藤峡起义以后浔州府地区的乡村联盟:以浔江北岸的庙宇为视角

吴建新(华南农业大学农史所) 明清以来广东的生态农业类型

肖文评(中山大学历史系) 论清代梅州“人文秀区”的形成

 

12月18日

 

第四节: 长江中游及其地区 8:30—10:30

主持人: 鲁西奇(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 黄永豪(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

报告人: 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晚清“卫生”概念演变初探

刘正刚(暨南大学历史系) 康熙年间台湾学宫建设经费研究

钞晓鸿(厦门大学历史系) 历史记忆与文本话语——以明至清初项忠传记为例

饶伟新(厦门大学历史系) 聚落历史的建构与证据:文献、景观、传说及其他:江西宁读东龙、村聚落结构与社会变迁研究之一

张芳霖(南昌大学历史系) 晚清至民国商人视野中的政治利益——以靖安陈氏家族为例

覃百荣(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偷”来的关系——湖南汨罗江端午节龙船竞渡(1911—1949)

 

会间休息 10:30—10:45

圆桌讨论 10:45—12:00

引言人:廖迪生、鲁西奇、卞利、余新忠、刘志伟、郑振满

 

学术考察 :14:00—18:00

 

欢迎师生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