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华南研究年会
2003年华南研究年会
华南研究会、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历史系、广东省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合办
2003年华南研究年会
时间:2003年12月20-21日
地点: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
程序
2003年12月20日
第一节 9:00-10:00
主题:华南研究与地方历史
第二节 10:00-11:00
主题:明清江南经济
卜永坚:明末两淮盐商经营成本探讨
张瑞威:顺治通宝与江南社会
林学忠:清代江南农业中之粪肥问题探讨
茶点 11:00-11:15
第三节 11:15-12:15
主题:盐政与社会变迁
陈永升:嘉庆十二年河东"改归商运"与"马君选案"
黄国信:弥"盗"、党争与北宋虔州盐政
麦思杰:秩序的重建——明代广西地方动乱与盐政
午饭 12:15-13:30
第四节 13:30-14:30
主题:宗族、宗教与国家
范广欣:送痘神与求雨求晴——试析曾国藩"以礼经世"说的宗教仪仗来源
王爱英:湘西白帝天王信仰的传承与统变
井上彻:广东地方宗教
第五节 14:50-16:00
主题:身份认同与地域社会建构——基于赣南社会史的讨论
黄志繁:身份转变——宋至清初赣南官方文献中"盗贼"称呼分析
饶伟新:身份认同与社会分化——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农村社会矛盾的综合考察
韩振飞:方言与赣南的社会文化结构分析
唐立宗:选择的革命叙述——1930年代的宁都翠微峰事件及相关史料
茶点:16:00——16:15
第六节 16:15-17:30
圆桌讨论
2003年12月21日
第七节 9:00-10:00
主题:地方历史与地方社会建构(一)
张侃:晚清乡村知识分子与地方社会变迁——以闽西培田村吴泰均为例
黄向春:地方文人、地方史和地方性知识——闽江边一个村落的族群与仪式传统
刘永华:从仪式专家到文化中介——闽西四保礼生的初步分析
第八节 10:00-11:00
主题:地方历史与地方社会建构(二)
徐苑:保护唐塑——20、30年代江南古镇的一次文化遗产运动
吴滔:文社、通婚圈和地域社会——以吴江分湖柳氏为个案
赵立彬、何文平:近代湘南地方社会
茶点 11:15-11:15
第九节 11:15-12:45
主题:清代广州行商与地方社会
麦哲维:以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重新探索嘉道时期广州士商关系
程美宝:唐人争说咖喱鸡——清代广州行商款客与粤式西餐
周湘:行商与士人——以卢观恒滥祀乡贤案为中心
何思兵:旗昌洋行与十九世纪广州贸易
午餐 12:45-14:00
第十节 14:00-15:00
主题:近代中国城市变迁
蔡志祥:汕头港口商业与城市发展,1860-1930
黄永豪:二十世纪初年的长沙城市变迁
科大卫:珠江三角洲所见清末到民初税收、新政、民间组织与城乡观念
茶点 15:00-15:15
第十一节 15:15-17:00
圆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