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设置的纪录片入选非遗影像展专家评委会推荐影片

 
《平民老倌罗家宝》入选非遗影像展专家评委会推荐影片

  在2019年6月10日晚上举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闭幕式上,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粤剧粤剧文化工作室(下文简称“中大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制作的《平民老倌罗家宝》获颁“非遗影像展专家评委会推荐影片”证书。

  本次非遗影像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政府承办。主题是“非遗影像中国实践”。4天时间里,共有30部(套)非遗纪录片在这里展映,学术论坛和高校学术展映等相关活动也同步开展。

  《平民老倌罗家宝》作品包括传记片、《梦断香销四十年》导赏和《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题壁》做手示范三部分。传记片是通过实地走访、口述访谈等形式,记录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罗家宝的受教从艺经历;《梦断香销四十年》是罗家宝在1980年代复出舞台后的经典作品,通过逐段的导赏和动作讲解示范,罗氏在粤剧表演方面获得的成就得到更完整细致的展现。本作品由中大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与澳门瓦舍曲艺会在2011年5月制作完成,制片谢少聪、沈秉和,编导罗丽,资料搜集关瑾华、黎月梅,与工作室主持人程美宝教授编撰的同名著作配套发行。对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展开广泛深入的考察、访谈并整理制作影像记录作品、编撰著述,是中大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在“粤剧粤曲老艺人口述历史研究”项目中做的一个范本实践,希望对粤剧粤曲这类传统表演艺术如何切实有效地记录整理及研究提出可行性参考。

  非遗影像展评委会认为:影展中出现的最多的、也是最打动人的,还是人的故事,人的命运和在其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他们是《平民老倌罗家宝》中的粤剧名家罗家宝的蹉跎岁月,是《西林壮寨裁缝》中郎坚美的时光静好,是影片《红事》当中爱情与传统的拉锯战,是《克智少年——吉则尔曲》中彝族少年的成长与挑战,是倔强的做柳琴的秦化光,是孤独的编乌篷的边张虎,是《追梦老玩童》,是可爱的《梁二爷》。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化的生命力,就是人对文化的情感。因为有了每个热爱和实践非遗的人,哪怕平凡、哪怕寂寞,非遗才得以存在,得以延续。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评委会推荐影片”证书
《平民老倌罗家宝》主创团队成员赴象山参加“非遗影像展”,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