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揭幕
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于2010年11月8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祖尧堂举行了揭幕典礼暨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此两校合作研究中心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延伸机构,为香港首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合作新平台。仪式的主礼嘉宾有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教授、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罗远芳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莫锦强先生,与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一起为合作研究中心主持揭幕仪式,并见证了中心成立的协议签署仪式。社会科学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及学校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有关领导和教师出席了仪式。
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校长和中山大学黄达人校长均表示,合作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是两校的合作,还是粤港两地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黄达人教授更提到合作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能,即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从学生到教授的交流、培养等。
张东刚副司长指出该合作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和探索,希冀合作研究中心“先试先行”,探索与总结内地与港澳以及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提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通过两校合作,产出更多成果,并希望合作研究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发挥重点研究基地延伸机构的功能,整合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建立国际学术联系网络,推动历史人类学研究发展,并在国内发挥引领作用,在国际上铸造品牌。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自2001年成立,继承着中山大学建校80多年来在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领域形成的深厚学术传统,并于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过数年的基地建设,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立这个合作研究机构,是贯彻《国际教育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合作新机制的重要举措,同时是两校合作发展委员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的重要工作成果。合作研究中心的主任由香港中文大学伟伦历史学教授科大卫教授担任,副主任由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教授兼任。中心设立了学术委员会,由美国耶鲁大学萧凤霞教授、哈佛大学宋怡明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Kenneth Dean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廖迪生教授、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等学者组成。此合作研究中心不仅是粤港合作的平台,同时也是推进国际合作的平台。
黄达人校长与沈祖尧校长签署合作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