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国家与麻城地方社会”学术工作坊召开

  2013年5月21日至26日,“明清时期的国家与麻城地方社会”学术工作坊在湖北省麻城市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联合举办。参与者除了长期致力于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中山大学教授陈春声和刘志伟、北京大学教授赵世瑜、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梁洪生等,还有来自多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傅颐、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苏亦工、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俞江、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教授周积明等。

  此次活动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地方民事习惯与明清国家的法秩序”为依托,因此继承了以往基地项目所强调的多学科交叉、田野与文献并重的特点,但是更加强调与麻城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合作。这一方面是由于麻城在明清时期的国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规模宏大的移民运动中所形成的集体记忆,更使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麻城文史工作者近年来对地方文献进行了抢救性的搜集和整理,并对这些宝贵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正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凌礼潮所说:“麻城市数十年来只有‘红色文化’一张城市名片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正在逐步焕发出新的耀眼光辉”。中山大学教授陈春声则认为,麻城地方文史工作者对历史文化怀着深厚的敬意,他们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可以与国内、外一流学术成果对话的成绩。

  工作坊期间,来自专业科研机构的学者与地方文史工作者共同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田野考察,覆盖了祠堂、寺庙、关隘、堡寨等一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存,接触了族谱、契约、碑刻、科仪书等大量民间文献,并进行了多次学术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地方文史工作者充分显示出对地方文献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于地方史的感觉,而专业学者的优势则在于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广阔的理论视野。课题兼工作坊的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张小也教授指出,希望此次学术工作坊的举办不仅能够为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进一步推广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而且能够为专业科研机构与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合作提供平台,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