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讲座系列
历史人类学讲座于2002年开始,由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及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合办,由来自人文科学各个领域的学者作公开讲座。 有关各讲之题目及其它资料,请点击此网址:https://schina.hkust.edu.hk/activities/lectures/historical-anthropology-lecture-series
-
第七十七讲:Death in the Desert: Symbolic Politics and Moral Geographies at the edge of the US
-
第七十六讲:史料中空间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
第七十五讲:历史民族志与历史人类学的知识论问题
-
第七十四讲:沪上粤人与广肇公所(1843-1949)
-
第七十三讲:越南北部汉墓
-
第七十二讲:Moving Stories: Memorialisation and identity in treaty port China
-
第七十一讲:从“正统性危机”到“合法性危机”——观察清帝逊位的一个新视角
-
第七十讲:梁漱溟的问题与现代中国革命的再理解
-
第六十九讲:象牙球所见之工艺技术交流——广东、清宫与神圣罗马帝国
-
第六十八讲:植物与文化:人类历史的又一种解读
-
第六十七讲 天人合一:与花木共处,为百草思量
-
第六十六讲 陆梁名义新释——附说《禹贡》梁州与“治梁及岐”之梁
-
第六十五讲:[李伯重教授]全球化进程初期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
第六十四讲:[李欧梵教授]从晚晴文学看晚晴文化
-
第六十三讲:[王振忠教授]历史地名变迁的社会地理背景——以明清以来徽州歙县为例
-
第六十二讲:[Prof. Thomas G. Rawski]China's Economy: Past, Present, Future
-
第六十一讲:Migration and Culture: The Trends and Anthropology Studies
-
第六十讲:[徐泓教授]近代殖民帝国主义统治与传统中国城市的转型:台北城
-
第五十九讲:[末成道男教授]越•日•中的素食——人类学的比较小考
-
第五十八讲:[熊秉真教授]记得当时年纪小——再访近世中国的性别与童年